Good Luck To You!

【术语】深度解读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GB/T50500-2024

04 03月
作者:admin|分类:工程造价|标签:术语 深度解读 工程量清单 计价标准 GB/T50500-2024

1. 工程量清单基础术语

术语名称

定义要点

核心特征分析

工程量清单(2.0.1)

载明项目编码、名称、特征、计量单位、工程数量的明细清单

结构化清单,强调标准化要素,是计价的基础依据。

分部分项工程(2.0.2)

分部工程(按施工部位划分)和分项工程(按施工方法划分)的总称

层级划分明确,费用归属清晰,体现工程分解逻辑。

项目特征(2.0.5)

描述清单项目本质及要求的文字性说明,依据设计图纸、技术标准及招标文件

需与设计文件严格对应,是确定综合单价的关键依据。


2. 合同类型与计价方式

术语名称

定义要点

核心差异分析

单价合同(2.0.6)

以综合单价为基础,单价在约定范围内不调整

风险由承包人承担单价波动,工程量变化可调总价。

总价合同(2.0.7)

以合同图纸和规范为基础,总价在约定范围内不调整

风险由承包人承担设计变更外的所有变动,适用于设计明确的项目。

成本加酬金合同(2.0.8)

按工程成本加约定酬金计价

风险由发包人承担成本波动,适用于紧急或复杂工程。


3. 费用构成与暂定金额

术语名称

定义要点

应用场景分析

综合单价(2.0.9)

包含人工、材料、机具、管理费、利润及风险费用,不含增值税

需综合考虑技术规范、施工条件及风险范围,是单价计价的核心。

暂列金额(2.0.13)

用于未确定工程或价款调整的预留费用

发包人主导使用,需在合同总价中明确列示。

材料暂估价(2.0.14)

招标时无法确定标准的材料预估价格(不含税)

需在施工阶段确认实际价格并调整合同价。

专业工程暂估价(2.0.15)

招标时无法确定要求的专业工程预估费用(含税)

需在实施阶段通过招标或协商确定最终价格。


4. 计价与结算相关术语

术语名称

定义要点

关键要求

单价计价(2.0.10)

工程量×综合单价的计价方式

适用于分部分项工程和可计量措施项目。

总价计价(2.0.11)

以项为单位的整体总价计价

适用于不可分割的独立项目或措施项目。

费率计价(2.0.12)

计费基础×费率的方式

多用于总承包服务费、规费等间接费用。

施工过程结算(2.0.34)

施工期间分阶段对已完工程进行价款计算、确认和支付

需明确节点划分规则,强化过程资金管理。

工程结算(2.0.35)

包括施工过程结算、解除结算、竣工结算及保修结清

覆盖全生命周期,强调合同履行的完整性。


5. 风险管理与争议处理

术语名称

定义要点

风险归属分析

损失和直接费用(2.0.29)

损失为承包人未恢复的预期收益,直接费用为完成变更的额外成本

需区分“预期收益损失”与“实际成本增加”,索赔依据需明确。

工程索赔(2.0.31)

因非己方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或工期延误,向对方提出赔偿要求

需基于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证据链完整。

赶工费(2.0.32)

发包人要求缩短工期产生的额外费用

需明确工期压缩的合理性及费用计算方式。

误期赔偿费(2.0.33)

承包人延误工期需支付的赔偿费用

需在合同中约定赔偿标准,避免争议。


6. 对比分析

表1:合同类型对比

合同类型

计价基础

风险分配

适用场景

单价合同(2.0.6)

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

承包人承担单价风险

工程量变动较大的项目

总价合同(2.0.7)

合同图纸及规范

承包人承担设计外风险

设计明确、变更少的项目

成本加酬金合同(2.0.8)

实际成本+约定酬金

发包人承担成本风险

紧急工程或技术复杂项目


表2:暂定费用对比

暂定费用类型

用途

是否含税

调整机制

暂列金额(2.0.13)

未确定工程或价款调整预留

未明确

按实际发生调整

材料暂估价(2.0.14)

招标时无法确定标准的材料价格

不含增值税

施工阶段确认后调整

专业工程暂估价(2.0.15)

招标时无法确定的专业工程费用

含增值税

通过招标或协商确定最终价格


术语部分延伸解读(仅供参考)
如何理解“合同基准日”的作用和重要性?
1.确定价格调整的基准:
合同基准日是承包人在投标期内确定投标总价、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及其合价的日期也是价格调整的基准日这意味着,从合同基准日开始,任何因市场价格波动、政策变化等因素导致的费用变化,都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因此,合同基准日为双方提供了明确的价格调整依据,确保了合同执行过程中的价格公平性和合理性。
2.保障双方利益:
合同基准日的设定有助于保障发包人和承包人的利益。对于发包人来说,基准日可以作为评估市场价格波动的起点,确保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价格调整不会对发包人造成不利影响。对于承包人来说,基准日为其提供了在投标时确定投标总价的依据,确保了其在投标过程中的报价合理性和竞争力。
3.规范合同执行:
合同基准日的设定有助于规范合同的执行过程。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任何因市场价格波动、政策变化等因素导致的费用变化,都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这有助于避免因价格波动导致的合同纠纷,确保合同的顺利执行。
4.提供法律依据:
合同基准日的设定为合同双方提供了法律依据。在发生合同纠纷时,合同基准日可以作为判断价格调整合理性的依据,有助于法院或仲裁机构在处理合同纠纷时做出公正的裁决。
5.促进项目管理:
合同基准日的设定有助于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合同基准日可以作为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参考点,帮助项目管理者更好地控制项目成本,确保项目按预算进行。
“工程量清单缺陷”责任认定标准有哪些具体规定?
1.工程量清单缺陷的定义:
工程量清单缺陷是指工程量清单中所列的清单项目与合同图纸及合同规范要求的清单项目在列项、项目特征、工程数量上存在差异,包括多列项、错列项、项目特征不符、工程数量偏差、不准确等
2.责任认定:
如果工程量清单缺陷是由于发包人的原因造成的,如设计变更、施工条件变化等,发包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并赔偿承包人因此增加的费用
如果工程量清单缺陷是由于承包人的原因造成的,如承包人未按合同约定的施工计划施工,导致工期延误或工程质量问题,承包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并赔偿发包人因此增加的费用
3.处理方式:
对于因工程量清单缺陷导致的费用增加,发包人和承包人应根据合同约定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处理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工程量清单缺陷,双方应及时沟通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失
4.其他相关规定:
工程量清单缺陷的责任认定应以合同约定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如果双方对责任认定有争议,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
工程量清单缺陷的责任认定应注重公平、公正,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如何处理和应对价格波动,特别是通过“合同基准日”锁定调价基准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什么?
1.确定合同基准日:
在招标文件(非招标工程为合同)未约定的情况下,招标工程的合同基准日为投标截止日前28天,非招标工程的合同基准日为合同签订日前28天这一日期的选择是为了确保在合同签订前,市场价格已经稳定下来,从而为后续的价格调整提供一个稳定的基准。
2.物价变化价款调整:
当市场价格发生变化时,可以根据合同约定的调价机制进行价款调整。例如,如果市场价格上涨,可以按照合同中约定的调价公式和方法,对工程量清单中的单价进行调整,以反映实际成本的变化。
3.法律法规及政策性变化价款调整:
当法律法规或政策发生变化时,也可以根据合同约定的调价机制进行价款调整。例如,如果国家出台新的税收政策,可能会影响工程成本,此时可以按照合同中的调价条款进行调整。
4.合同执行过程中的调整: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可以与发包人协商,重新确定合同基准日或调整调价机制,以确保合同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免责声明
1、本站属于个人非赢利性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对您的权益产生影响,请联系本站,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
2、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正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任何透过本站网页而链接及得到的资讯、产品及服务,本网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http://arway.cn/?id=288 转载需授权!

分享到:
浏览52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造价审计要点】丨“基本规定”-24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 【深度解读】24新版房建标准—“土石方工程”与13版规范变化分析

发表评论